在门诊为月经淋漓不尽的患者看诊时,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我都流血不止了,怎么还要开活血化瘀的药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西医在治疗月经淋漓病症上的共同理念——祛瘀。
首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月经淋漓不尽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或脱落不全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医有时会采用刮宫的治疗方法,通过物理手段清除子宫内膜上的异常组织,这其实就是一种祛瘀的表现。通过去除这些异常组织,帮助子宫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对于月经淋漓不尽的治疗,我们同样重视祛瘀的重要性。中医认为,“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这意味着,即使看起来是清澈的血液,如果它离开了正常的经脉流动,也会变成瘀血。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则进一步指出了瘀血是导致月经淋漓不尽的内在原因。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治失血者不去瘀而求补血,则何异治疮者不化腐而生肌哉?”这句话强调了治疗出血性疾病时,祛瘀的重要性。只有清除了体内的瘀血,新的血液才能正常生成和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具体到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冲任不能摄血”以及“瘀血内阻,血不能归经而下”所致。此时,崩中、漏下不止是表面现象,而瘀阻不通才是根本原因。要想止住月经淋漓,必须先疏通冲任之瘀阻。这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我们需要疏通而非堵塞。
因此,在治疗月经淋漓不尽时,中医会重用活血祛瘀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促使瘀血消散,让新血得以归经。同时,祛瘀的过程中也蕴含着生新的作用,实现了止中求化、化中求止的巧妙平衡。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和同步生长修复,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
最后附医案一则:
患者王某,女性,45岁。
主诉:近几个月月经周期缩短至23~27天,经量明显增多,且每次持续10余日方净。本次月经来潮,至今已13天未净,色紫红伴大血块,下腹疼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自汗等症状显著。近6日经量尤为增多,现经量已减少,色暗红。
患者面色苍白萎黄,形体瘦弱,舌淡伴有瘀点,脉细涩。血红蛋白检查示6g,提示贫血。患者平素即有头晕乏力、心胸部疼痛的症状。
证属气虚血瘀。此为瘀血阻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难安,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沥;瘀血阻滞,气血失畅,故经色紫暗,有块;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下腹疼痛;出血日久,气随血耗,气血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慌,气短;冲任不固,血海满溢失常,故月经先期。治宜益气养血,化瘀止血。
当归、熟地黄、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丹皮、丹参、黄芪、党参。每日一剂,连服7天
复诊时,患者患者面露喜色,诉服药后月经已净,下腹疼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自汗等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其面色,虽仍显萎黄,但较之前已有好转。舌淡,瘀点已消,脉细涩。血红蛋白检查示7.5g,贫血状况有所改善。
效不更方,遂在原方基础上略作加减,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注意休息,调养气血,避免过度劳累。
此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在治疗月经淋漓不尽病症时,重视祛瘀生新的理念。通过益气养血、化瘀止血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止血,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此,我们也要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们,月经淋漓不尽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月经淋漓不尽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