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经常说气色,到底什么是气
熟悉《甄嬛传》的盆友们,里面有这样一个名场面,四郎跟嬛嬛郎情妾意相处之后满面春光的去看太后,太后说了一句“皇帝看起来气色不错呀”,额,大家不要脑补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气色”,别想歪了,同学们,那么这个气色是什么意思呢?电视剧《甄嬛传》资料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一个人的气色很好来形容这个人很健康。又如,形容一个人说话声如惊雷、中气十足。以表达活力充沛、精力旺盛。其中的气色和中气到底是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要了解这个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气。气的概念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烙印在华夏文化之中。早在远古时期,勤劳智慧的远古先贤们便已通过观察自然间的日月更替、四季变化等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变化皆由一股力量所化。它无形无影、无处不在、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元素,是万物幻化和运行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宗教、文化、思想层出不穷。直至形成了一套思维体系,最终形成了“云气说”。“云气说”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云的漂浮以及风的流动天象,并加以归纳总结(因气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为三横,表意为云在流动的意思)。最终,将气字引用到早期的理论当中,于是便诞生了“云气说”。“云气说”是气的概念最早的来源。到了春秋时期,气的概念更加完善,并逐渐被用于到医学当中。《黄帝内经灵枢篇》有载:“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人体的真气是由天地之精气和水谷之气组成。真气维持着人体一切生命运动,由此衍生出“天人合一”的思维体系,这也是中医治疗病症的核心要思想之一,一直沿用至今。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道家常说:太极生两仪,这其中,太极和两仪可解释为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那么,气和阴阳是什么时候扯上关系的呢?“阴阳论”早在夏朝便已形成。人们通过观察四季之间的变化,由此引发的气象和环境的变化,归纳总结出,事物可分为最基本的两种形态。它们互为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根同源且可相互转化。最终衍生出了四象(东、南、西、北)和四季(春、夏、秋、冬)的概念。阴阳可解释为一种事物在不同阶段下不同的状态,也可解释为两种事物之间客观的对立关系。春秋时期“阴阳论”逐渐纳入到了医学的体系当中。在《黄帝内经》有所记载:“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人之气,始于天地,原于父母。而这里的本指的是阴阳之根源。人从诞生到死亡与阴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之所以会生病,或因阴阳偏胜或偏衰所致。所谓阴阳是指人之真气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可理解为人体的不同生理阶段时期,中医所追求的治病治本,指的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从而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中医理论将“云气说”和“阴阳说”纳入并加以融合后成为中医治病的理念和根本。气的分类及作用人体的气功能繁多,每种气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按生理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类。元气元气又被称作真气,是人体的本源之气。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当人体处在幼儿阶段时,元气充足与否和其生长发育的多与少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在青年时期时,元气充盈的人,往往精力充沛且耳聪目明,当人体处在暮年时,元气的减少或消亡,可导致机体气血衰败形如枯槁。元气的第二个作用是:具有温养和散发功能,使机体的各脏器之间能够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元气是人体之根本,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大量消耗元气,最终引发机体的生理功能下减退,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宗气宗气是人体的精纯之气,是自然界的清气与机体食入五谷之气后结合而成。主要的生理功能有三个第一个作用:是调节人体正常呼吸功能,维持呼吸道的通畅。第二个作用是:推动血液运行到全身各处,通畅血脉。第三个作用是:先天滋养。宗气自肺而下,聚于单田,可起到辅助生长发育的作用。宗气充盈的人,往往面色红润,声如洪钟。人们也常用宗气十足来形容精力充沛且身体健康的人。营气营气是人体的丰饶之气,是由机体吸收谷物通过脾胃运化后生成,主要的生理功能有三个。第一个作用是:灌注脉络之后,可参与辅助机体造血和生髓功能。维持机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营养不良引发的贫血,是由于机体的营气不足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汇聚于血脉之内输送全身,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维持机体各处供给。提供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营气充盈的人,往往朝气蓬勃、容光焕发。卫气卫气是人体的刚正之气卫气由源于先天,后经脾胃运化谷气滋养和补充后,最终形成人体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卫气主要有三个生理功能。第一个作用是:卫气散发于周身脏器和表皮之中,起到抵御和预防体外病原体的作用。第二个作用是:散布脏器及体表中,起到温煦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使机体保持恒定的体温。第三个作用是:卫气入体表,有着调节体表温度,控制和参与分泌汗液,以便更好的维持机体的体温。每种气在人体内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着人体的生理活动,维持着人体的健康与稳定。都是人体之正气。除此之外,人体还有一些“破坏分子”,相对人体而言,他们被称为“邪气”它们由自然界而来,入侵人体之后,可破坏机体的生理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可引起疾病的几种自然之气由于日夜交替,四季变化,自然环境改变,气候也因此在不断变化当中。气候变化过程中,当人体正气不足时,这些自然之气再接触机体后,可破坏人体的平衡与稳定。引起疾病的发生,它们被分为以下几类。风风为自然节气,四季皆有,春季较为多发,属阳邪。其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易侵犯人体体表,引起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病症。同时。风还可携其他邪气侵犯人体,被称为百病之首。寒寒为自然节气,多发于春冬之季,属阴邪。其具有凝滞和收敛的特点,损伤人体阳气。可引发关节疼痛(易引发关节炎)和腹痛腹泻等症状。寒可携同风、湿等邪气侵犯人体。暑暑为自然节气,多发于夏秋之季,属阳邪。其具有炎热和升散的特点,损伤人体阴气。引起脱水和中暑等症状。可携同湿侵犯人体。湿湿为自然之节气,多发于春夏之季,属阴邪,其具有黏浊和停滞的特点。引起周身乏力和妇科疾病等症状。可携同暑、寒等邪气侵犯人体。燥燥为自然节气,多发于秋冬之季,属阳邪,其具有沉降收阴的特点。多伤人体水液易损伤肺及呼吸器官,引起咳嗽和气喘等肺或呼吸道疾病。可携痛风邪侵犯人体。火火为自然节气,多发于夏秋之季,属阳邪,其具有炎上和灼热的特点。多侵犯人体上部,损伤人体阴气的同时提升人体阳气,打破机体的生理平衡,损伤水液加快血液运行。可导致出血症(习惯性流鼻血)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即人们常说的上火)。可携痛风、暑邪侵犯人体。此六气又被称作六淫,用以表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病症。除此之外还有厉气(瘟疫),区别于六淫之外,是古人对传染病的别称。多因不时之气,以及大灾所致,发病急促且易传染。是较为棘手的疾病。客观的说,这些自然想象应归类于气候,但古人以气的形式来解释季节变化引起的气候改变,总结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衍生出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医学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有其独到之处。相辅相成,协同作战才能更好为人类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rmwch.com/scxzs/15273.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