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方剂学真题串讲篇方剂串中内

12

一言

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1.真题:红色→答案;

2.方剂:☆→大纲要求一级方,☆→大纲要求二级方;

3.方剂:方歌中绿色字体为君药;

4.阴阳表里关系:蓝色→主阳、主表、主轻证;绿色→主阴、主里、主重证。

5.其他:红色→重点;相关联系同色。

-49.方药配伍中寓“清金制木”之义的是()

桑菊饮

泻白散

凉膈散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考点镇肝熄风汤的配伍特点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A选项交叉考点

桑菊饮☆《温病条辨》

辛凉轻剂桑菊饮,薄翘苇根甘桔杏;

疏风清热宣肃肺,风温咳嗽轻证应。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

*君:桑叶、菊花—疏风清肺止咳。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降肺气。

*佐使:连翘—透邪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诸药。

风热+咳[较为明显→杏仁]。

辛凉轻剂。

*辛凉平剂→银翘散。

*辛凉重剂→白虎汤。

咳嗽的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证型

主证

治法

方剂加减

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止嗽散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黏,而不易咯出,初期或伴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桑杏汤/

杏苏散

→内伤咳嗽

证型

主证

治法

方剂加减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三子养亲汤[.;

.59]

变证

附方

症状平稳后。

六君子丸/

杏苏二陈丸

[.]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难咯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诸证可随情绪而波动。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97]

B选项交叉考点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咳喘医。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咳。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肺热喘咳证。

*君:桑白皮—专入肺经,善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

*臣:地骨皮—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

*佐使: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兼调药性。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

*肺经热重者→+黄芩、知母等→[增强]清泄肺热。

*燥热咳嗽者→+瓜蒌皮、川贝母→润肺止咳。

*阴虚潮热者→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

*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肺热+咳与喘。

*地骨皮:有汗骨蒸;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C选项交叉考点

凉膈散☆《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清上泻下竹叶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局方》卷6: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晕,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上中二焦火热证。

*君: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臣:黄芩—清胸膈郁热;

山栀—通泻三焦;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燥热内结[以泻代清];

*佐使:薄荷—清头目,利咽喉;

竹叶—清上焦之热;

甘草、白蜜—缓和硝、黄峻泻之力,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清上与泻下并行。

*以泻为清。

*上中焦热+便秘[不一定有,因其以泻代清,所以可以有大便燥结]。

*上焦心肺热,中焦当在胃。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气机郁滞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

顺气解郁

和胃降逆

[.]

五磨饮子

变证

附方

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

顺气降逆

化痰和胃

[.]

旋复代赭汤

气滞日久成瘀,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胃中寒冷

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舌苔白润,脉迟缓。

温中散寒

降逆止呃

丁香散

胃火上逆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清胃泄热

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变证

附方

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

通腑泄热

小承气汤

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

攻下泄热

凉膈散

[.62]

脾胃阳虚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温补脾胃止呃

理中丸+吴茱萸、丁香

胃阴不足

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养胃生津

降逆止呃

益胃汤+

橘皮竹茹汤

D选项交叉考点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治内[类]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瞩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

*君: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以治标,并补益肝肾以治本;

*臣: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熄肝风;

*佐使: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条达肝气;

甘草—和中调药。

*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之品→标本兼治[治标为主]。

*心中烦热甚者→+石膏、栀子→清热除烦。

*痰多者→+胆南星、竹沥水→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熟地黄、山茱萸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复元者→+桃仁、红花、丹参、地龙→活血通络。

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本质是肾阴虚,由其引起肝阳上亢化风]。

类中风→脑充血证。

*龙骨:[生]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收敛固涩。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E选项交叉考点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肝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

*君:羚角、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

*臣:桑叶、菊花—平肝熄风;

*佐:贝母、竹茹、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白芍、生地—酸甘化阴,滋养阴液,柔肝舒筋,缓解挛急。

*使:甘草—和中调药。

*以凉肝息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凉肝息风的代表方剂。

肝热+阴虚+痰[本方重点在于羚角钩藤,皆为清热作用]。

生地;茯神用意→平肝息风,宁心安神。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急性期][中经络]

风痰瘀阻

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舌苔薄白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小滑。

息风化痰

活血通络

半夏白术天麻汤+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或弦滑。

镇肝息风

育阴潜阳

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

[中脏腑]→闭证

共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固握,肢体偏瘫、拘急,抽搐。

阳闭

[.68]

兼见面红气粗,躁动不安。苔黄腻,脉弦滑而有力。

清肝息风

豁痰开窍

[.]

先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继用羚角钩藤汤

变证

附方

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者。

豁痰镇惊

猴枣散

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

清热涤痰通腑

礞石滚痰丸

阴闭

兼见面白唇紫或黯,四肢不温,静而不烦。舌质暗淡,苔白腻滑,脉沉滑。

豁痰息风

辛温开窍

涤痰汤+

苏合香丸

[.70]

[中脏腑]→脱证

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汗出肢冷,舌萎缩,脉沉细微欲绝或浮大无根。

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71]

参附汤+

生脉散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痰瘀阻络

口眼?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苔滑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化痰祛瘀

活血通络

温胆汤

+四物汤

气虚络瘀

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

肝肾亏虚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滋养肝肾

左归丸

+地黄饮子

[.]中经络的治法:平肝息风,化痰通络。

[.69]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数:清肝息风,辛凉开窍。

[.]治疗中风,化痰通腑的代表方:星蒌承气汤。

编辑:羞涩的蒲公英

带你穿越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

最后冲刺重点回顾+真题操练

冲刺: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篇

冲刺:中医诊断学考点篇

冲刺:中药学考点篇

知识点回顾篇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条文高频考点汇总

《针灸学》高频考点归纳及记忆方法

《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

《中医内科学》疾病辩证归纳及补充高频要点

《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高频考点归纳(一)

《方剂学》高频考点归纳(二)

看了这个,英语大小作文那都不是儿!

那些不容错过的英语作文模板

方剂学干货:类方比较

中药学归纳: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复习备考篇

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焦虑?

一些小技巧,让你在考研路上坚持下去

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备考三部曲

考研

我只是故意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考研冲刺阶段政治复习时间如何安排?

温情夜读篇

温情夜读: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明白这件事

温情夜读:你所羡慕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温情夜读: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中综知要,知你所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过程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rmwch.com/scxby/8010.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