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之殷王三剑
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一波文化繁荣现象,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这段时期相继出土了大量的先秦文化典籍,这大概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得益于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从灭亡的东罗马帝国中心重新传回欧洲有些相似。比如最著名的文化典籍《竹书纪年》,就是西晋时期根据当时出土的竹书编辑而成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做出过巨大贡献。还有如《列子》、《拾遗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典籍都成书或补全于两晋。《列子汤问》中有一段关于卫国人孔周所藏三剑的精彩描写。文中说魏国有个叫来丹的年轻人想报杀父之仇,听说卫国的孔周其祖上收藏有殷朝汤王时代的宝剑,非常厉害,据说一个小孩佩带着它,就能杀退三军。来丹就来找孔周借剑。至于来丹用了什么手段感动了孔周先生,竟然把祖上流传下来的宝贝肯借给他,《汤问》中没表,也许来丹为了给父报仇花重金酬谢孔周先生,也许巧用三寸不烂之舌靠悲情感动了孔周大人,总之孔周愿意把宝剑借给这位有血性的孝子,而且还不厌其烦的对三枚宝剑一一做了介绍,让来丹选一把。孔周是这样说的:“吾有三剑,唯子所择;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来丹则说:“虽然,吾必请其下者。”所藏三剑在孔周家族已经传了十三代了,一直放在匣子里从来没有用过。这么有名的剑,在春秋战国那个特别喜爱用剑的冷兵器时代竟然放在匣子里不用,说明它们早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来丹当时听说的小孩用它们可以击退三军的说法应该至少是十三代之前的事了。如果我们把这三枚宝剑设想为光学装置,那么理解这段文字就会觉得一点也不困难,而且会禁不住感叹我们的古人描绘的竟如此传神、准确。孔周首先介绍含光:它“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人在舞剑,别人看着就像手里没剑一样,只看见手在舞动。更确凿的证据是“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就是用剑触碰人体,人是看不到的,也感觉不到,像没有东西一样。此番描述已经十分清楚:此剑不是有形物。再看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承影在光线不是很强的黎明或黄昏,面对北边阴暗的背景,勉强看到好似有东西存在,也看不出剑体的形状。它“经物而物不疾也。”从身体上扫过,也察觉不到有任何疼痛。如果它是有形物体,它从身体上扫过,别说疼痛,岂不将人一分为二哉!因此,它绝不是有形物。既然不是有形物,还“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就有些奇怪,因为无形物体触碰有形物体不太可能发出声音,除非它是高能量的光。承影强调在黎明或黄昏时看,很可能也是因为承影发出的光在黄昏或黎明的雾霭中会形成淡淡的光影或光柱。如果说含光和承影还有猜测的成分,那么孔周先生对宵练的细节描述是如此真实确切,让人不得不相信它就是发光装置。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白天看不见宵练发出的光,但能看见它的影。影者,光线被遮挡也,就是说宵练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某物体上比如墙壁上,就能看见有光影存在。这令现代的我们立刻联想到白天在课堂老师打开激光笔投射到黑板上当教鞭,或者在家中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形成光影耍弄喵星人。到了夜晚,能看见宵练发出的光,但看不见剑(发光体)的形状,这难道还不是发光装置吗。再看它的实用性:它“触物也,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宵练扫过身体时,扫过去就合起来,人体会感到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口出血。“随过随合”说的应该是宵练射出的光束而绝不是被照射的身体,因为被照射的身体“不血刃”,没伤口。如果你案头正好有支激光笔的话,请拿出来,让它扫过你的手或者一本书,其光束是否感觉像被切断又合起来一样呢!很显然,宵练比前两枚发光装置厉害一些。第一枚含光,缺乏对其发光的描述,暗示已经不能发光了。第二枚承影,只在光线不足的雾霭中才能看见淡淡的光芒,说明它能发光但已经很微弱了。而宵练剑则白天黑夜都能发光,而且白天发出的光能够形成光影,说明光束比前两者相对强一些,它扫过人体能够使人疼痛,而前两者不能。所以,听完孔周的介绍,来丹说“吾必请其下者”,他选择了最后这枚宵练剑。孔周先生对其宝剑的介绍是他转述其家族收藏之前的传说,因为自收藏起一直“匣而藏之,未尝启封”。经过十三代之后,这枚宵练剑的实际功用如何呢?且看接下来的原文: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门,击之三下,如投虚。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子?”来丹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我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疆,彼其厌我哉!”此段的描述更使我们确信所用之剑是光学装置:来丹看到醉卧在窗下的仇人黑卵,就挥剑从颈部至腰间连斩了三次。如果来丹拿的是实物,怎能在人体上斩来斩去而身体完好?来丹又向黑卵的儿子击了三剑,但黑卵儿子的反应是“你干嘛像个傻子似的再三的向我挥手?可笑!”。这说明来丹手里的剑不仅不是实物,而且这个装置(剑柄)应该很短,导致黑卵儿子误以为来丹手里没拿东西,过后他还在说‘他是不是在诅咒我呀(才使我身体这么不舒服),否则他看见别人拿着东西向自己挥来挥去,他就不可能是“笑曰”而是“怒曰”甚至反击了。孔周在描述三枚宝剑时,一再提到用剑“经物”和“然而过物”这样一个事实,好像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很正常。见怪不怪只能说明收藏者早就知道所藏三剑就是发光装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枚宝剑的剑柄很短,剑身是能“经物”“过物”的光。它们是光学装置。(注:来丹选择的剑是“下剑”,从黑卵的反应看,应该是宵练剑。莫高窟中发现的黄奭的辑佚作品里,不止一处有此三剑的记载,其中宵练剑都排在第三位。孔周也是后介绍宵练,这种不同来源的文献内容的一致性,也暗示这一故事存在着真实性。)